10月17日下午,南京科技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探索者。在南京市残联的精心组织下,近二十名孤独症儿童在家长、老师和志愿者的陪伴下,踏上了一场安心、奇妙的科技感知之旅。耐心引导的身影,鼓励的掌声,让科技馆化作一片包容的星空——科技有温度,星星不孤独。
定制化的探索,让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
“我们避开了声音过大、光线刺激强的展项,重点选择了互动性强、视觉温和的展品。”科技馆的负责人在活动前做足了功课。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参观,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融合之旅。从优先使用垂直电梯的路线设计,到为不同感知特点的孩子推荐相应的展品——视觉型、触觉型、听觉型,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“量身定制”的用心。在这里,科学以最友善、最安全的方式,向孩子们张开了怀抱。
互动中的闪光,惊喜在指尖绽放
“看,潜艇浮起来啦!”在互动展区,十二岁半的小男孩千千(化名)兴奋地操作着控制器,当潜艇模型缓缓上升时,他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。这类“动手即见效”的展品,成为了打开孩子们心门的钥匙。
康复中心的王老师在一旁观察着这些珍贵的瞬间:“你瞧,那个穿红色衣服的孩子,平时不太愿意排队,但为了玩那个的展品,他安静地等待了。这看似简单的一步,对他来说是巨大的社会性进步。”这些细微的闪光点,正是融合教育最动人的成果。
从科技馆到社会课堂,让包容成为常态
“这样的活动对孩子融入社会有很大帮助!”轩轩(化名)奶奶感慨道,每次带孩子外出体验后,晚上都会引导孩子回忆所见所闻,从最初只能回答零散问题,到现在能连贯地复述经历,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都在一次次“社会课”中悄然生长。
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表示,作为江苏省规模最大的科技场馆,有责任让科学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孩子。“科技馆是开放包容的,我们非常欢迎他们。未来我们希望将此类活动常态化,让更多特殊需要群体也能平等地享受科普教育资源。”